企業主管與求職者,誰正常,誰不正常,這是一個哲學問題
- Francis Chan

- 8月2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企業主管與求職者,誰正常,誰不正常,這是一個哲學問題 - Francis Chan

今天搭車的時候在Facebook上看到一位應徵者投稿的分享,讀後感到非常有趣。有搞過Team Building或溝通技巧,甚至Problem Solving工作坊的,都應當有一些看法。本人假設這個分享不是劇本,乃是真人真事。 話說獵頭公司推薦投稿者到一間公司面試應徵一個職位。 參與面試的有HR,部門主管,以及老闆。 以下是投稿人面試時的對話內容[1]:
HR:「姚小姐你有冇拍拖?」
投稿人:「吓!有呀!」當時以為佢想表達好多OT,有機會影響我私人生活,不過再問落去就發覺唔係咁簡單。
老細:「拍咗幾耐?」
投稿人:「幾年啦......」呢度係相睇公司?
Department Head:「幾年都好穩定喇喎,有冇同男朋友傾過幾時結婚呀?」
投稿人:「冇喎!」有都唔會同你講啦!你邊位呀?
HR:「咁結咗婚之後有冇打算生小朋友?」
投稿人:「暫時唔知喎!」愈嚟愈唔對路。
老細:「不如我用pecentage嚟問吖,你覺得自己有幾多成機會喺兩年內結婚?」
投稿人:「我唔知!」
HR:「假設啫,你照直答得㗎喇,我假設你呢一兩年內真係結婚,大唔大機會生小朋友呢?」
今次未等我答,又輪到Department Head插嘴:「我換個方式問啦,你同你男朋友鍾唔鍾意細路?」
由於已經冇興趣in落去,我都唔客氣喇:「答唔到你哋喎!我直接啲,你哋咁在意人哋幾時生BB,直接請個結紮咗嘅人啦!呢份工唔啱我!」
跟住我就起身走,擰轉頭行出會議室嗰陣,我聽到佢哋壓低把聲講:「呢兩日in嘅人冇個正常。」
投稿人好明顯覺得該公司參與面試的人問這些問題很不正常,而該公司參與面試的負責人又好明顯覺得這位應徵者也不正常。究竟何謂「正常」,「正常」有沒有一個普世標準,誰人正常,誰人不正常,這是一個哲學問題,值得探討。
這位投稿人好明顯是一位未婚女性。我們抽離去看這件事,如果你是這位投稿人,參與面試時被問及一些絕對私人性質很重的問題,尤其涉及婚姻及家庭,在今時今日的社會,好大機會被標籤家庭崗位歧視或性別歧視等等,絕對是敏感話題。投稿人覺得她自己結不結婚,結婚後準不準備生仔與工作崗位與職責有何關係,在見工面試一刻,公司沒有作出任何解釋及說明的情況下,感到百思不得其解,甚至覺得受到冒犯,認為你間公司不正常,絕對可以理解。
而站在這間公司的角度,原來之前上一手同事剛入職不久就懷孕,原來見工時已經有了身孕,該公司覺得蝕了產假,還要找個臨時工返來頂替,增加成本,又費時失事,所以好怕再請到「潛在大肚婆」。所以今次面試時,想確定求職者未來一段時間沒有生仔的意圖,又有多少情有可原。只是呈現出來的方法太過核突,令一般人覺得受到冒犯,覺得公司很不正常了。
在公司的立場與角度,見過鬼就怕黑,尤其公司可能覺得現在是一個人浮於事的社會,公司站在一個主導位置,求職者不如實作答,就是有鬼,就是不正常了。如果高管及老闆們真的如此思考,說明公司老闆及高管們沒有設身處地,換位思考,誤會或衝突就由此而產生。如果他們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,自己面試時遇上這樣的情景,會有什麼反應及感受,或會在面試時作出一個合理而令人能夠接受的說明,那麼這些問題可能不是問題了。
所以正常不正常,視乎你站在什麼位置,持有什麼觀點與角度。當然這個世界也有一些普世的標準,這也是《底層邏輯》這本書所提及的「立場」,即是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[2]。 所以在一個組織裏,要溝通清晰,下達指示要準確無誤,上下一生同心協力達成目標,必須對事情要有一致的認知及了解,即是最基本大家要有事情當中相同的資訊,及對事情當中的細節,一些定義,要有一致的認知及了解。當大家對事情有一致的認知及了解,團隊內對事情的看法及意見才有認真討論的空間及意義。 在這裏,本人需要說明清楚一個基本認知,了解(Understand)不代表認同(Agree)。
在Team Building中,確定參加者對要達成的目標是否有一致的了解;在Problem Solving的培訓課程,如果需要參加者在課堂內解決一個難題,確定參加者對難題有一致的認知及了解,是必須的。 本人主持Team Building或Problem Solving的培訓,必定貫徹上述原則。
參考資料:
[1] 見工被問有冇拍拖,幾時生仔, 2025-08-18 辦公室日報
[2] 《底層邏輯》:世上有獨立於人的客觀存在嗎?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