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Gap Year等於與社會脫節」的思維盲點
- Francis Chan
- 4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「Gap Year等於與社會脫節」的思維盲點 - Francis Chan
日前,在Threads出現一個串文[1],一位聲稱從事HR十年的人士表示,如果收到的CV有Gap Year,他/她是不會看的,即使寫到Gap Year幾天花龍鳳都好。因為Gap Year在他/她的心目中,等於與社會脫節。Gap Year一年等於與社會脫節一年,如此類推。結果當然一石激起千重浪,過去的一個星期有很多迴響。各位讀者有興趣的,或未知道發生何事的,可閱讀以下的評論[2]或報道[3]。本人想探討這個思維背後的價值信念及盲點。

首先何謂脫節,問AI,會得到以下答案:「脫節」是指事物之間失去聯繫,不相銜接。 它也可以指思想、言語或實物之間的不協調,或者指某事物與其他事物脫離,不再相關聯。
而本人的見解, 脫節是指「一個人對現實世界的了解及認識(腦內世界)與真正的現實世界(腦外世界)出現的落差」。如果落差越大,即表示個人對某些事物的認知與現實世界的脫節很大,個人判斷力及解難能力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。
這位聲稱HR年資十年的人士,為什麼會認為Gap Year等於與社會脫節,本人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認為與社會聯繫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,工作就是人生的主要部分。 透過工作內容,完成工作的過程,及在工作間與人的接觸(註:可多可少,甚至沒有),就是了解整個社會運作,了解世情的唯一途徑。所以脫離工作,去工作假期,去旅行,去流浪練歷,去進修,理所當然就是與社會脫節。而本人相信社會上有不少人持有這個觀點,不能夠單單一句「無知」或者一句「老屎忽」就可以解釋。單單只是從事HR工作,他/她的工作性質及接觸面也很有局限。如果不張開眼睛,抱著世界很大,轉變很快的心態,只以自己的經歷及所受教育構成的價值信念為主,認為這個社會運作十年如一日的,但今時今日是瞬息萬變的年代,便會容易與社會脫節。這個就是這位HR人兄的盲點,而他/她自己自然是不知道的。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。世界之大,不是單單靠一份在長期待在辦公室的工作可以完全理解及認識。 用工作假期,去歐洲南美洲旅行一段長時間,用流浪歷練的方式去親身體驗,就是用另一種角度及另一種心態去認識世界,和世界建立聯繫,當然不會和社會脫節, 還可以從中學會意想不到的技能,得到新的啟發。這些見識,過程中得到的體驗,會植根於一個人的腦內世界,影響深遠。

有感而發,本人想藉此機會講講自己的經歷。本人未當培訓師之前,做了十多年I.T.工作,負責企業內部電腦系統的項目管理,電腦系統開發及維護(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),以及電腦系統培訓工作。在系統培訓工作過程中,慢慢對培訓工作產生興趣。及後因為工作不順及身體健康出現問題,辭去I.T.工作,當時也正在修讀培訓師課程,看看有沒有轉型的可能。 及後身體健康理順後(註:即是HR所講的GAP YEAR),在這段GAP Year中當過農夫。及後也有找過I.T.的工作,其中一份見工見到最後階段,最後無疾而終。機緣巧合下,當了STEM創意課程導師,用LEGO Education到中小學教授STEM。
COVVID-19出現,全球LOCK DOWN及停課,冇班可教,而且當時教了接近五年STEM也出現樽頸,需要進修去提升自己。 又是命運的安排, 上了由一間馬來西亞培訓公司提供的專業培訓師課程,這是一個我見過最高水平的培訓師課程。以往時需要飛去馬來西亞上課的,取而代之,以zoom網上形式上課。 每一位學員都有一位教練(Coach),她告之本人有LEGO Serious Play的存在,可用於企業及成人培訓,鼓勵本人去修讀。本人當時覺得用LEGO教STEM,對象是學生,及用Lego Serious Play作成人培訓,他日再有封城,可以有多一個保障,能在線上做培訓。經過資料蒐集及篩選後,便去修讀。及後,想想不如認真地發展自己的培訓師事業,及在教STEM過程中,領略到遊戲中學習的好處,深信由遊戲中學習會更有效,所以便做了培訓師,以遊戲化,參與式培訓課程(LEGO Serious Play,Inside Cards及不久將來的其他)為主打,開展培訓師事業。希望學員透過親身參與,從遊戲中學習,通過聆聽他人的分享互相學習,得到啟發,從而產生實質正面改變[圖一]。



圖二及圖三 馬來西亞工作坊花絮
到目前為止,令本人最自豪的一次培訓,乃是去年七月親身到馬來西亞主持的樂高認真玩工作坊[圖二及圖三]。當時所有參加者都是培訓師,部分在當地有名氣,當中更包括我的老師,他是當地一名星級培訓師。事後風評非常不錯呢[4]!
參考資料:
[1] 從事HR十年嘅朋友的串文原文